体检弊端与人体健康关系浅谈——刘晓、邬高华、金云斌

摘要:“上工治未病”,中华医学未病先治思想开辟了疾病预防与养生保健先河,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大多数人早已失去了治未病意识,治未病迅速被体检取代,体检结果成为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金标准,成为疾病治疗的依据。体检结果存在的诸多漏洞弊端和针对体检结果采取的不恰当治疗方法导致体检成为患者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的推进剂。客观理性地看待体检结果,通过中医学理论综合辩证认知患者的疾病状态,采取针对疾病发生发展本质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式,这需要建立起以“仁者寿”思想和中华医学结合为主体的健康医疗体系。

关键词:人体动态调节,个体差异性,脏器亚健康,仁者寿,扶正固本

一、体检指标没有认识到人体环境的阶段波动性,对健康的衡量相对片面

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身体各项指标指数也处在一定变化范围之内,体现在体检报告上的数字只能反映体检当时的指数,有些人在测量血压心率的时候,不自主的紧张,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拿到报告就觉得自己身体出问题了,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是暗耗健康的重要因素。身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随季节、时段、天气、情绪、饮食因素不断变化,人体本身就处在一个变化与调节的过程中,对于亢进类问题,身体有七天节律,对于相对健康的人来说像感冒、细菌性炎症可以在一周内自愈。所以体检指标具有样本离散性,不能客观反映身体系统状况。在这种指标指导下,患者会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治疗,轻则徒劳无功,如果治疗方法不正确,还会损坏身体自身的平衡,从无病治成有病。有些病人在体检发现癌肿以后大惊失色,上半年体检还好好的没什么大问题,下半年就查出癌症了,说明人体的内在实际情况和变化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体检指标能得出结果的,癌症的发生往往是经过多年的亚健康到了一定程度才发生的,而这原因体检指标并没有告诉患者。还有一些患者失眠健忘或感觉身体难受,去医院做全面体检,关键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有些医生直接告诉患者没有什么大问题,有些懂点中医思想的医生会让患者挂个中医科去诊断,通过中医解决了问题的不在少数。

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甚至是不同时刻都有自己的指标参数,出现波动就是因为生命还在活动,生命还在自主调节,生命不息,变化不止。体检指标只不过是抽取了这个漫长调节过程中的一个点,把它作为人体健康与否的依据明显是片面的。

二、体检指标没有认识到个体差异性,导致盲目用药

个体的先天基因、生活环境、人生境遇、所属行业、年纪的不同,都会导致个体身体素质、身体健康基数、心理快乐指数的不同,随之而来的体检指标也有所不同,曾经一个80多岁的老人必须在血压高于180的状态下才感觉舒服。随着年纪的增长,脏器功能的慢性渐进性退化,人体自主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身体往往会出现多种表征,血压的增长是众多症状中一项直观表现,反映了脾胃功能,肝脏,肾脏合作化精能力下降导致的血液燥浊(低密度胆固醇增多),血管壁弹性下降,毛细血管血流受阻,静脉血管瓣膜开合不流畅,动脉斑块沉积,人体为了尽量供养全身细胞不得不加大泵血量,表现出来就是血压升高,实际上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代偿现象。年纪增大这种代偿性体现的越明显,所以说正常血压是个相对值,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正常血压,不能用医院的指标框来判定不同个体的血压正常与否,更不能以此为依据随意使用降压药。降压药的副作用相信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都深有体会,只是大部分患者不知道是降压药导致的。

有些人喜欢喝热水有些人喜欢喝凉水,有些人不喜欢喝水,这都是个体的差别所在,喜凉喜热是本身体质的相对不同,喜欢喝热水的人是脾胃寒凉,喜欢喝凉水的人是身体有热(胃热),但是长久喝太热的人容易伤及食管壁,导致食管细胞变异;喝寒凉一次两次可以,长期喝凉又会伤阳,导致脾胃虚寒,又变为喜欢喝热。人与人的不同就是在先天基因基础上加上后天各种环境习惯导致的,即使是加大统计样本也不可能把每个人应该有的属于自己的健康指标列举出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体检指标机械性没有认识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

治病的前提是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发展的,找到原因才能给出正确的应对办法,体检报告单其实是发病原因所导致的一些结果(标),并不是疾病的原因,根据结果去用药就是脱离了本而去治标,类似斩草不除根。体检尿酸偏高就用对抗性的东西降尿酸,血压偏高就降血压,发现肿瘤就切肿瘤,如果单单是治标也无可厚非,问题是通过这些手法治标的同时,往往会伤本,使身体健康进一步下降,导致更多的标出现,就这样恶性循环,到最后身体再没有多少承受力的时候就到了重大疾病阶段,比如癌症,这个时候,仍然用放化疗这种治标伤本的方法应对就不可逆的导致了生命提前结束。

由于脏器功能慢性退行性病变,人体慢性疲劳,出现体虚困乏无力,易疲劳,秒睡,不寐,失眠,多梦,健忘,口干,口苦,眼干目涩,腰膝酸痛发凉,四肢发凉麻木,肩项僵硬,头屑过多,面色萎黄无华,食少腹胀,肢体水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迟来痛经,整天工作学习精神不佳等在医院全面系统检查化验,影像检查,往往还不能确定健康问题的所在,原因是他还没有达到西医临床患病基数的标准,体检结果就显示没问题,但其实人体已经亚健康了。有些人长期腹泻但是胃肠镜结果没问题,就是体检看不到疾病发生的本质,按中医的理论就是脾肾阳虚,温补脾肾阳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患者腿肿或面部肿或全身浮肿,体检肾功能指标正常,医生束手无策,按照中医理论是阳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导致的,此时白术茯苓合理配比就能解决问题。

疾病发生的本质无非就是先天和后天,先天基因决定了人体哪一部分组织器官有缺陷导致功能薄弱,然后累及全身,疾病会首先在这些薄弱脏器上体现出来,比如有些人从小就脾肾阳虚拉肚子,有些人先天肝阴不足导致近视,有些人先天肾功能不足导致白血病,而体检结果往往检查不出脾胃系统、肝肾有什么问题,发现不了疾病发生的本质,只能机械性地对着拉肚子、近视、白血病这个结果去治。后天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会造成人体脏器组织提前亚健康,比如长期喝酒超过自己的调节能力导致肝硬化,长期吃冰冷的饮食造成脾胃虚寒导致拉肚子,长期多吃少动导致脂肪堆积,造成脂肪肝降低生化能力导致血压高血糖高等一些列疾病。但是根据体检指标,就是降压降糖,不会去调节人体脾肝肾去治本。这种不会考虑全局不会辩证拐弯的机械性的诊断方法无法帮助疾病恢复。

四、对体检结果过度依赖性,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导致体检起到了反作用造成人体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

体检结果只能作为疾病诊断的其中一项辅助参考工具,这个工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诊断的准确性,但不是疾病本身的诊断结果,还相差甚远。如何对待和利用体检结果是一个比体检结果更重要的问题。将体检结果和疾病原因正确关联是目前主流医学没有做到的或者根本没有重点去做,怎么去掉不合格的体检指标才是主流医学研究的重点,可谓是剑走偏锋。有些人体检发现体内长了结节、囊肿、肿瘤等占位的东西,尺寸不大的情况下医生会让患者不做治疗及时复诊检查,检查一年三年没有明显增大,就不做治疗,增大就手术切除,切除以后又长起来,这种治疗方法从始至终都是依赖体检结果,被结果牵着走,医生的职责也就是看看片子,医术体现在哪里?占位的东西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并不是疾病本身,在长肿瘤的同时患者往往都伴随着身体其他不适,是身体某个或者某些脏器亚健康导致的,但是主流医院并没有从这些方面思考。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就是人体脏器亚健康造成痰积瘀滞,以提高脏器功能为基础活血化瘀,消除肿瘤生长的根源,让这些多余的东西慢慢代谢掉,同时身体其他不适也一并消除。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检查出肿瘤但是身体没有不适,这种情况下,可能是身体正常衰老导致的,也是患者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正常身体状况,不威胁生命的情况下可以不做治疗。体检结果尿酸偏高、血糖偏高这类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患者本身来诊断疾病原因,有些年轻人体检尿酸偏高但没有出现痛风可能是长期过食肥厚家中脾胃肝脏负担同时加班熬夜伤肝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出现暂时性的尿酸偏高,这时只要饮食以清淡为主正常休息睡眠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人尿酸偏高甚至出现痛风是身体脏器亚健康导致体内物质代谢不平衡,这时要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综合辩证病因,总体上来讲离不开脾肝肾的亚健康导致生化功能降低,本团队研发的关节柔在解决此类问题上具有良好效果,原理就是万病归宗脾肝肾,没有使用体检结果但是解决了问题。有些人体检结果是恶性肿瘤,马上感觉跌入深渊,后面接着就是一系列切除或者放化疗操作,压抑害怕的心情加之治标伤本的方法加速了生命的结束,体检之前身体没有感觉明显不舒服,从拿到体检结果那一刻起生命就变得越来越黑暗,健康水平直线下降。

这就是没有正确对待体检,针对体检结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导致的结果。恶性肿瘤一般情况下就是因为人体先天阳虚或者长期亚健康导致阳虚,无力合成化解异类纤维蛋白的酶无法代谢变异的细胞致使变异细胞不断增长,如果是早期,综合辩证患者脏器功能衰减程度,在温阳的基础上让脾肝肾有能力合成化解异类纤维蛋白的酶,变异细胞会被人体自身能量逐渐代谢掉,在癌症早期一些医术高明的中医就可以做到。如果是晚期,此时患者脾肝肾功能都已经处于严重衰减程度,需要更有灵性的中医药治疗,本团队的归宗一号在治疗晚期癌症减少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期方面体现出了良好效果。理性客观乐观的面对体检结果,用中医的理论方法建立起体检结果与疾病本质原因的关系,综合辩证治疗,才能让体检这个工具体现出积极作用,否则,体检或许成为降低健康水平甚至导致生命提早结束的恶性工具。

五、“仁者寿”思想与中华医术的浑然一体是构建健康医疗体系的坚强保障

以主流医学为主体构建的医疗体系,体检是患者前去看病的首要流程,并作为诊断用药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这种方法存在的弊端直接体现在三番五次跑医院久病不愈的病人身上,体现在不断激化的医患矛盾上,宏观点看已经体现在医院每天大量的流水账单上。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主流医学认识生命,认识疾病的方思路向存在极大偏差,导致分析病因严重脱离了生命身体变化的本质,造成治疗方法的错误。

中华医学从心理和形体两方面看待生命看待疾病,“仁者寿” “德全不危”阐释了心理对疾病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仁爱的思想和态度,怀揣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让人平静泰然淡泊,同时会获得周围人的感激和尊敬,此时其实是一种心情放松愉悦心理满足状态,人体自然会越来越健康。一大部分疾病其实就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抑郁症就是很明显的源自心理的疾病。还有些人什么都没做工作轻松都感觉很累,这也是由于内伤七情导致的。“仁者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体正能量的积累,正能量用肉眼看不到但是这种能量场是客观存在的,正能量越足,人身体就越健康,看起来也会更年轻。所以,“仁者寿”思想对于养生或者疾病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每个人不需要进医院就可以做到的,还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治病求本,很多失眠患者如果做到心理上的放松,失眠就可以长久性的解决,这种效果是药物无法比拟的,即使是用中药治疗,或许也只是治标,只能维持一个阶段,根源还在于心理。

中华医学在针对形体疾病辩证、组方、治病上,用部分和具体、统一协调、动态传化、相生相克、表里同窥的思路来诊断治疗生命身体疾病,体现着“通”和“变”的思想。中华医学在医学养生经验学说中认为人体之肾精(各类生命之元素)是构成人体生命之本源。肾精不足,以精化气能力不足的其中一个原因会造成人体小肠(赤肠)运化能力不足——脾阳虚衰会形成不合格的原血(主要表现为原血的单位尺寸不到位,分子链粗了或长了),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增大肝脏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对肝脏产生损伤,造成肝脏功能部分缺陷,然后又子病及母影响到肾脏的功能是形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人体脏器之间那一个都有可能先出现问题然后再影响到关联脏器的,这其实也是绝大部分疾病发生的机理。

目前新冠、德尔塔病毒仍然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主流的预防方法是打疫苗,从理论上讲疫苗在某些传染病的预防中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其副作用ADE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药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问题,对比同样感染的人,有些是阴性,有些是阳性,阴性患者是免疫系统相对较强的,对阳性患者的免疫系统扶正固本达到阴性患者的抵抗力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提升肝脏产生化解被病毒破坏产生异类蛋白的能力,提升到大于病毒复制能力就可以转阴,需要脾胃系统提供好的原血供给,肾脏肾阳充足,肝细胞工作能力强。

只有在全球普及中医中药的情况下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用疫苗抗新冠,ADE效应是必然的,千百年来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中华医学称之为外感,出现ADE效应是因为没有经过人体呼吸屏障,将所谓灭活病毒直接打进人体循环系统,出问题是肯定的,这样的做法在非洲猪瘟上已经得到验证,人类如果离开了中华医学的智慧继续对未婚未育的下一代接种疫苗特别是直接打进人体循环系统,结局将是非常悲惨的。

科学的本质,不是盲从砖家,而是尊重事实,基于事实去思考分析,只不过,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和更多的不为个人利益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以事实为基础,建立以“仁者寿”思想与中华医术结合的健康医疗体系,相信这个体系可以让人类健康迈进一大步。

结语

诊断方面,用机器来研究判定生命太过机械和僵硬,生命是有感情的,需要同样有感情的生命来分析和体会,中医诊断正是医生与患者的相互多方面多角度接触交流,医生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面面俱到并且明察秋毫,经过综合思考判定才最终接近病机真相,体检结果远远替代不了这个过程。治疗方面,西方医学依据体检结果所做的一系列治疗操作脱离了生命的运行规律,人类的健康标准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力问题,中华医学有个标准:能吃能睡二便正常,早晨起来有精神,工作八小时下班以后的四五小时之后有睡意,这就是人的健康的正常循环,然后人随着年龄一年一年的老去,生命力逐渐退化,这是肯定的这也是无法抗拒的,如果出了问题也只能在药食两用的中华医药上来做调整,这才是正道。但是体检结果一旦发现这种退化,西方医学就不加分析辩证针对体检结果进行一系列“对抗”操作,多少年来现代医学的检查,被吓倒的,被放化疗治死的不计其数,对那些本身身体素质好,生存时间能接近五年或者超过五年的说是成功,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让西方医学的这种思想继续存在,那是祸国殃民的。

还有建议国家对每个医院都要设立一个医学难题擂台科室,对那些所谓的医学难题,对民间高手开放,谁有本事谁上,让患者自愿报名,那么,所谓的世界医学难题80%以上就不存在了。

【免责声明】

中国健康在线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健康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与中国健康在线联系,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相关文章
健康百科